“我的空腹血糖是8,不算特別高,能不能不吃藥或打針,光靠飲食和運動來降血糖?”李巖(化名)被確診糖尿病后,卻擔心藥物會損傷肝腎功能,不愿意規范服藥,但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李蕾表示,想要將糖尿病控制好,藥物、飲食、運動、健康教育和定期監測一樣都不能少。
藥物可以保護胰腺功能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11.9%,糖尿病前期檢出率為35.2%,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類型,50歲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環境污染、家族遺傳都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的主要因素。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確是降低血糖的必要手段,但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僅僅降糖還不夠,因為此時,患者的胰腺功能已經受損,如果不及時保護和修護胰腺功能,損傷過重或長期積累,可能會讓胰腺組織功能越來越差,血糖控制效果也會越來越糟糕。而合理用藥就是能保護和修護胰腺功能的直接手段,是控制糖尿病發展的重要手段。
這種情況糖尿病還可能“逆轉”
藥物治療雖然重要,但也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一經確診后都必須終身服藥。如因為過度肥胖導致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時,能快速將體重減輕至達標,并通過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等綜合手段將血糖盡快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并且能保持1年以上,可以解除高糖毒性,有望達到無藥臨床緩解。
當然,其他類型的糖尿病患者也不用灰心,畢竟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發癥,如果沒有并發癥,糖尿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其實沒有影響,降低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概率,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血糖控制不好對血管傷害太大
糖尿病最可怕的并發癥是對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損傷,常見的大血管并發癥就是心腦血管并發癥,比如腦梗、腦出血、心肌梗死,另外還有動脈粥樣硬化并發癥,比較典型的就是下肢血管病變導致糖尿病足的出現,致殘致死率都很高。
而微血管病變主要表現是出現視網膜病變,引起視網膜脫落或白內障的發生,是導致失明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還會引起腎臟病變,現在慢性腎功能衰竭,需進行腎透析或腎移植的患者,約有20%是來源于糖尿病患者。
另外還有妊娠糖尿病,如果孕婦出現妊娠糖尿病并且沒有管理好,會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在懷孕期間如果發生了宮內高血糖暴露,出生后,寶寶患過度肥胖或代謝綜合征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我們對糖尿病還有這些誤會
1.空腹血糖正常就代表血糖不高?
血糖的篩查包括了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餐后兩小時血糖的監測。很多人檢測血糖只檢查空腹血糖,這會導致有約50%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漏診,因為2型糖尿病早期是以餐后高血糖為主,因此要注重血糖的全面監測。
對于健康人群而言,要堅持每年一次的規范體檢,而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間出現高血糖或是妊娠期糖尿病、生產過巨大胎兒等的高危人群,需要每三個月或半年就進行一次血糖篩查,盡早發現盡早管理,能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糖友平時只測血糖就夠了?
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還應該監測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況,通常情況下,患者每半年要做眼底檢查及尿白蛋白、血壓、血脂等檢測,動態觀察患者的視網膜、腎臟、動脈的健康情況,一旦出現癥狀就能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可能阻止并發癥的進一步發生和發展。
3.不吃糖+不吃碳水化合物=控糖?
有的人不重視血糖,有的人卻是談糖色變,拒絕任何含糖的或升糖快的食物,又或者干脆不吃碳水化合物,用水果來代替主食,這些方式其實更不可取。調整飲食結構應保持食物多樣,主食定量、蔬果奶豆豐富,在控制血糖的同時,保證每日能量適宜和營養素攝入充足,拒絕重鹽、重油、高碳水的食物,限制飲酒,同時堅持合理的有氧運動,建議每周最少2次30分鐘或每周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果有消化不良等特殊情況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讓專科醫生制定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案。
眉縣人民政府網站版權所有:眉縣人民政府 主辦: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陜ICP備07010879-3號 陜公安網備61032602000121號網站標識碼:6103260004
地址:眉縣平陽街146號郵編:722300
承辦:眉縣數字化信息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