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中醫健康宣教知識
一、頸椎病概念
中醫病名:屬“項痹病”范疇,多因長期勞損、風寒濕邪侵襲或肝腎不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骨失養。
常見癥狀:頸部僵硬、疼痛,活動受限 、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頭暈、頭痛,嚴重者可能出現惡心、視力模糊 、部分患者伴有耳鳴、心慌。
二、中醫病因
1. 勞損過度:長期低頭、伏案工作或姿勢不良,導致頸部氣血瘀滯。
2. 外感風寒濕邪:頸部受涼,寒濕阻滯經絡,氣血不通則痛。
3. 肝腎虧虛:中老年人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易發頸椎退行性病變。
三、中醫理療方法
1. 針灸療法
2. 中藥外敷 :使用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的中藥外敷,促進氣血運行。
3. 拔罐 :針對肩背部肌肉僵硬,拔罐可祛除寒濕,刮痧可疏通經絡。
四、日常調理與預防
1.正確姿勢 :避免長期低頭看手機、電腦,保持視線與屏幕平行;每隔30分鐘活動頸部。
2. 頸部保暖:避免空調、風扇:直吹頸部,秋冬季節佩戴圍巾或高領衣物。
3. 功能鍛煉 :米字操:緩慢用頭部寫“米”字,動作輕柔,每日2次。
聳肩運動:雙肩上提→后旋→下沉,重復10次,緩解肩頸緊張。
雙手托天:雙手交叉上舉,抬頭看手背,拉伸頸部后側肌肉。
4. 睡姿與枕頭:枕頭高度以一拳高為宜,避免過高或過低;選擇支撐性好的材質(如蕎麥枕)。
5. 飲食調養 :多吃補肝腎、強筋骨的食物:黑豆、核桃、枸杞、杜仲煲湯,忌食生冷,避免寒濕內侵。
五、中醫情志調護
1. 保持情緒舒暢,避免焦慮緊張(肝主筋,情志不暢易加重氣血瘀滯)。
2. 可配合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調和氣血,增強體質。
六、注意事項
1. 急性疼痛期避免自行暴力按摩或劇烈運動,需及時就醫。
2. 頸椎病易反復,需堅持治療與日常養護結合。
3. 若出現嚴重頭暈、肢體無力等癥狀,警惕頸椎病加重或并發癥,立即就診。
眉縣人民政府網站版權所有:眉縣人民政府 主辦: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陜ICP備07010879-3號 陜公安網備61032602000121號網站標識碼:6103260004
地址:眉縣平陽街146號郵編:722300
承辦:眉縣數字化信息服務中心